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泰兴司法局紧扣“法治+文化”双轮驱动,将法律法规宣传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构建起具有泰兴特色的文明祭扫法治保障体系。
多维普法构建防护网络。泰兴市司法局创新“三网融合”普法模式,筑牢文明祭扫法治屏障。在实体网络层面,组建由司法所干警、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构成的三级普法队伍,在公墓区、交通枢纽设置300多个法治宣传点,发放《文明祭扫法律指引》2万余份。与林业部门联合开展“林区法治行”活动,通过模拟火情处置演练,直观展示违规用火需承担的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
法治引导推动旧俗转型。制度创新与文化浸润双向发力,构建新时代祭祀文明范式。大力宣传“鲜花换纸钱”,通过法治泰兴、法润民生微信群以及短视频平台提倡使用鲜花寄托哀思。创新法治文化深度赋能传统习俗革新,泰兴市司法局联合教育部门鼓励中小学生将文明祭扫相关的法律法规转化为书法创作内容。非遗“鼓儿书”宣讲团创作《文明祭扫新章程》等法治文艺作品,开展巡回演出10余场。
法治实践结出文明硕果。创新“村规民约+法律条款”治理模式,将文明祭扫纳入《村民自治章程》,通过“红黑榜”制度实现自我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法理情”相融原则调解祭扫纠纷,引入律师、消防专家参与调解,同时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倡导文明祭扫,从源头减少冲突。经过持续普法实践,泰兴市祭扫秩序实现根本性转变,全市违规用火投诉明显下降,公墓区鲜花使用大幅上升,生态殡葬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今年我市已有6位逝者及其家属选择江葬,生态葬法占比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