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我市气象部门围绕“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主题,市县联动、线上线下结合,举办系列宣传纪念活动,将法治宣传嵌入气象科普全链条,广泛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宣传,以提升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与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崇法守法的法治氛围。
一、精心组织,法治宣传与气象科普深度融合
气象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关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重发,复合型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主题凸显了早期预警对于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我市气象部门围绕《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气象探测设施保护、预警信息发布、灾害应急响应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活动方案。发挥气象学会、科普团队资源优势,通过“案例解析+互动问答”形式,将法治宣传与气象科普有机结合。针对学生群体设计“沉浸式科普+法治教育”,面向社区居民强化“灾害避险+法律解读”,走进学校、社区,针对不同人群实施精准普法。
二、用心实施,推动气象法治宣传走深走实
1、科普场馆开放。3月20日下午,许庄小学40余名学生走进泰州气象科普馆,开展一场沉浸式“气象科普+法治”实践活动。馆内陈列的观测仪器、气象灾害VR等吸引师生们的兴趣,在工作人员的生动讲解下,学生们充分了解气象发展历程和现代气象科技。科普讲座环节,气象专家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展开,从气象预警发展历程、气象预警信号、常见气象灾害和防御措施几个方面讲解气象预警对防灾减灾的关键作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预警早一秒 安全多一分”、“预警跑赢灾害”的重要性。来自泰师附小的100多名师生参加泰兴市气象局举办的台站开放活动,气象工作人员带领师生们参观了气象台、气象科普馆和气象观测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各类气象观测仪器、天气预报制作流程、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等知识,现场演示气象科学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探寻气象奥秘,体验科技魅力。
2、专题讲座普法。3月21日,兴化市气象局走进兴化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气象“科普+普法”活动。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分类、获取途径和防范措施,以及暴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灾害避险知识。在海陵区泰安社区,市气象局科普暨普法团队成员结合案例,向居民现场解读预报预警发布、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知识,聚焦暴雨、高温、强对流等常见灾害讲解预警信号识别、应急避险措施,并演示如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气象信息。向社区网格员发放气象法治宣传折页,向泰安社区赠送《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手册》《二十四节气挂图》等图文手册,气象法治进入社区科普角。
3、广场普法宣传。在姜堰凤凰文化广场,区气象局的气象科普志愿者通过设立展板、设置咨询台、发放气象知识手册、现场答疑等方式,向过往群众普及气象法治及防灾减灾知识,累计发放科普资料400余份,有效提升了公众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创新阵地,拓展气象法治宣传覆盖面
发挥自媒体作用,通过“泰州气象”微博微信宣传气象法律法规相关知识,提升公众对气象法律法规的知晓度。3月17日至23日市气象局利用“泰州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展有奖答题活动,设置“预警传播规范”等题目活动吸引上千人参与,相关气象科普文章和视频浏览量达20+万次。普法与气象科普的结合,让市民在学习气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气象法治的教育。
靖江市气象局以“机关劲基层赋能”活动为载体,组织气象科普志愿者前往结对共建的康兴社区,向居民发放气象法律法规、预警信号、防雷安全等宣传手册,并未他们讲解生活中的气象知识,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气象灾害应对方法,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预警重要性的认识。